2019-09-18
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感覺?每每計劃好滿滿當當的行程安排,卻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,時間一飄,一天的時間又將過去。
不禁感慨
指縫太寬、時光太瘦
元氣滿滿地來到工位,以為可以一頓猛虎操作搞定所有事情,結果一看時間——下班時間即將來臨,手頭上卻依舊有好多事情沒處理好……
好不容易熬來周末的大好時光,計劃著如何度過充實而愜意的休閑時間,卻在懶床和收拾屋子的瑣碎時間中無所事事……
世間的不平等很多,然而時間卻始終是公平的,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、每個人的一年都是365天,但不同的人在相同時間內的經歷和產出卻有著天差地別。
每次談起與時間的相處,小編腦海中會反射弧般想起李笑來老師的《把時間當作朋友》。此書便是從心智成長的角度來談論時間管理這件事,為什么人們總是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呢?為什么說所有的成敗只與時間的限制有關?
書中說的“要與時間交朋友”的觀點令人印象深刻,翻開書來,你便能跟著李老師學習如何運用心智來和時間交朋友,在書中在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。
歌德曾說過:對于知道如何欣賞時間和使用時間的人來說,一天是無限的。
有些人的時間如白駒過隙,而有些人的1天則能過出48小時的感覺。當有些人還掙扎在完成任務的邊緣時,有的人似乎總是精力充沛,時間永遠用不完,工作、社交、學習、興趣什么都不落下。
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?
主要差別就在于時間的管理上
不少朋友一聽到“時間管理”的概念便敬而生畏,畢竟與之關聯的常常就是大篇大篇的理論知識。當然也有例外,這里小編想跟大家分享一本不一樣的時間管理書《小強升職記》。
此書不講大道理,而是通過小強的成長故事,教我們該如何管理時間、進而學會管理自己的人生。書中還提出“高效率、慢生活”的概念,與我們探討如何才能既出色地完成工作,又快樂地享受生活。
小強的故事固然值得借鑒,然而回歸現實,不少人便會覺得,我們的生活可能并沒有這么理想,好不容易制定的計劃,卻總是會被各種各樣的因素所干擾,最終無疾而終。難道時間管理真那么難?
絕非如此,下面小編將與大家分享幾個管理時間的小秘訣。中秋假期剛過,而不用多久國慶假期又將來臨,相信此時此刻的你,正需要這么一份時間管理的攻略。
01 記錄和量化時間
老話說得好,知己知彼,方能百戰百勝。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,那首先得清楚時間都花在哪了。
這時候,學會記錄時間的消耗明細,便成了一件必要之事。當清楚了時間都花在哪之后,才能對癥下藥,進行調整與反思。
不僅如此,記錄本身也是對自己敲響的一個警鐘,當你意識到自己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時,你還會心安理得嗎?此時,我們對時間記錄,不僅是提高效率的一項參考數據,還能養成我們對時間的敏感度,何樂不為呢?
《奇特的一生》便講述一個將自己的一生用時間來計劃的人——柳比歇夫。在長達56年的時間內,他堅持了自己獨創的“時間統計法”,在生活的各方各面都思索著一個問題:到底能干多少?怎么干?
換言之,怎樣才能
將自己的時間用到極致?
生命是由時間構成的,是由一分一秒累積起來的,或許我們沒法準確預計生命中的下一分鐘會發生什么,但至少我們可以記錄當下我們做過什么??赡苓@就是記錄時間的魅力所在吧。
02 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
日常工作、生活當中,最怕的事情便是積攢了大量的待辦事宜。當眾多的事情席卷而來時,我們仿佛體驗到了古人眼中的“黑云壓城城欲摧”,我們之所以總是輕易被瑣事煩擾,是因為我們壓根就沒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。
這時下圖的時間管理坐標便派上了用場,我們可將手頭上所有的事情劃分為四種類型:重要緊急、重要不緊急、緊急不重要、不重要不緊急,然后將事情分別放入坐標中,這時候事情的優先級便一目了然。
03 定目標、擬計劃、列清單
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后,便是確定目標、制定計劃并羅列待辦清單。這看起簡單的三個步驟實則也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。
就拿確定目標來說,這里定的目標要滿足四個標準:明確清晰、可量化、符合實際、有時間限制。而計劃也是要盡可能地詳細,并且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。
羅列的清單可分為兩個:待辦事項清單和已完成事項清單。待辦事項清單用來提醒即將要做的事情,更強調我們的目標;已完成事項清單則用來審視我們的時間安排,重在展現成就。
說到這里小編不禁想起博恩·崔西的《吃掉那只青蛙》,作者崔西認為,時間管理的本質,是集中精力去完成最重要的事情。我們所羅列的這份清單,便是幫我們集中精力去完成最重要的事。
書中提到怎樣才能吃掉那只最大、最丑的青蛙(即完成我們最難最重要的目標)——“一口一口地吃”,其實分解下來就是三步走:定目標、擬計劃、列清單。
04 利用碎片化時間和高效時間
談起時間管理,小編認為有兩個時間段是要特殊關注的——碎片化時間和高效時間。
生活中,等電梯、排隊等碎片化時間比比皆是,白白浪費豈不可惜?我們可以在碎片化時間內做細碎的事,在整塊的時間段內做整塊的事。甚至還可以將一些整塊的事情拆分成若干細碎之事,讓碎片化時間得以充分利用。
至于每個人的高效時間,則更應該好好利用起來,因為在這段時間內人們往往是效率爆棚的。
指不定還能用20%的時間
完成80%的任務呢
05 專注執行,提升效率
所謂“專注執行”的方法大家應該都不陌生,就是在某一段時間內只專注地完成一件事,先不穿插進其他的事情,完成這件事情后再開始另一件事。這樣便能使自己在專注中不斷提升效率。
說起此方法就不得不提《番茄工作法》,書中介紹了當下很流行的一種時間管理方法,即選擇一個待辦事項,設定25分鐘的時間埋頭專注地工作,中途不做任何其他事情,直到鬧鐘響起,便可短暫地休息5分鐘。如此循環往復4個輪回,此期間便是效率集中的時間段。
了解過此方法的朋友應該知道,我們常聽的番茄工作法,其實跟PDCA循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,而所謂PDCA循環就是:
計劃(Plan)
制定預期的結果,及達成所需的流程;
執行(Do)
行動,實施流程;
評估(Check)
比較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,找出差距;
應用(Action)
分析差距原因,以求改進。
06 制定獎懲,正向反饋
我們知道,完成一項任務是需要動力的,而獎懲便是我們的動力。在學習管理時間的路上,針對自己完成任務的進度和情況,給自己設定一定的獎懲措施:達到標準就獎勵一下自己,達不到那就懲罰一下自己。
這不僅能成為生活中一種小小的儀式感,還能不斷培養我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,產生正向激勵。
看完以上6點管理時間的小秘訣,相信你一定是收獲滿滿的。當然啦,光有方法論是遠遠不夠的,更重要的肯定還是要付出實際行動去踐行以上的小技巧。
時光太瘦、指縫太寬。希望大家都能利用有限的時間,做出無限的可能!
讀后感 推薦
欄目導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