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09-18
作家蔣方舟曾說過:
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生活經歷也是有限的,但是可以通過看書,獲得他人的經驗,一輩子可以活出數輩子的容量。
的確,人這一輩子稍縱即逝,如果按照一個月精讀一本書的速度來看,一年也就能讀12本書,從5歲開始讀,活到70歲來算的話,也才能精讀780本書。
數量這么少,自然要精挑細選好書來讀。那么怎樣才算好書?
每個人判斷好書的標準不盡相同,但有些書換個順序讀,便能品出完全不一樣的感覺,比如下面我們要談到的《人間失格》。
換個閱讀順序,太宰治其實也是個陽光boy
太宰治的《人間失格》,很多人并不陌生,它是一個憂郁且頹喪的故事,但實際上我們在梳理太宰治的作品時,發現他并不只有絕望的故事。
或者說,他的絕望更像是一把劍,刺穿殘酷的現實,讓人滋生更澎湃的勇氣,更堅定的信念好好生活。
人們常常抱怨生活不容易,可是如果非要比對生活的失望,可能誰都比不過太宰治。
他那篇大名鼎鼎、帶著自傳性質的《人間失格》成為多少失意人的參照物。
很多讀者曾表示,當他們覺得自己過得很慘,就會翻看《人間失格》,合上書的時候歲月又一切靜好。太宰治大概也沒想到,很多年后,困擾他的痛苦會成為一股“正能量”。
其實太宰治的作品能給到我們的“刺激”,絕不只有“比慘”的相對性激勵。
他一生有太多值得研讀的文章,不同時期傳遞的也是不同的人生態度,并不是所有的太宰治都是“生而為人,我很抱歉”。
不信你讀讀那篇《潘多拉之匣》,會發現太宰治原來也是個陽光男孩。
為了讓大家看到太宰治身上被忽視的積極的一面,西西弗推石文化和上海譯文出版社聯袂打磨出品的2019全新版本《人間失格》,尋找了一個全新解讀太宰治的順序。
這本書梳理了太宰治的生平和創作分期,通過時間軸的形式在內頁中表現,以倒敘的形式,從1948年創作的《人間失格》追溯到1939年獲得川端康成等人高度評價的《女生徒》。
整本書按照從頭到尾的閱讀順序,分為四個部分,從太宰治人生灰暗的最后時刻倒敘到他人生還充滿陽光的階段。
第一篇章 1948年太宰治的失格自殺
“生而為人,我很抱歉”
主人公葉藏膽小懦弱,他被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所折磨,終其一生都在自我厭倦下尋求愛,逃避愛,最后只能毀滅自己。
《櫻桃》
講述了一對夫婦因為丈夫吃飯冒汗而談起各自的辛苦,從而聯想到那些夫妻間隱而不宣的苦痛。
第二篇章 1947年愛情抗爭
“人類是為愛情與革命而降生于世的?!?/B>
《斜陽》
描寫戰后混亂苦悶的社會中,備受壓抑的女主角向傳統愛情觀與道德觀挑戰,重新發現生命的價值與喜悅。
《維庸之妻》
一心相夫教子的平凡主婦,不得已外出工作,進而發掘工作的喜悅和自我的價值。
第三篇章 1946年的青春希望
“在我伸展的前方好像灑滿了陽光”
《潘多拉之匣》
患了結核病、自暴自棄的富家公子小柴利助,在日本戰敗日他突然醒悟,決定去名為“健康道場”的療養院接受治療。他將自己紛亂起伏的思緒記下來,寄給詩人朋友。此外,通過與極富個性的病友們的接觸,逐漸恢復生命活力。
第四篇章 1940-1939年的生命向往
“我想要美麗地活下去?!?/B>
《快跑,梅洛斯!》
講述青年梅洛斯刺殺殘暴國王被擒,以朋友為質換取觀摩妹妹婚禮的時間,后經歷種種困難返回交換朋友的過程,故事一反太宰治的沉郁風格,表現出對勇氣、忠誠、正義的向往。
《女生徒》
用少女獨白式的口吻,用細膩的筆法展示了少女從早至晚的心情變化。
浮生如寄,寸陽亦爭,正是這個順序的解讀。
人這一生短暫,既然知道死亡是最終的結局,那為什么不能在活著的時候積極地向陽而生呢?
讀后感 推薦
欄目導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