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人生最高級的活法,是向死而生——
2019-11-08
在中國人的價值觀里,死亡是一個很忌諱的話題,很多人終其一生,都未曾好好思考過死亡。
然而,生有時,死有時,相依相隨。死亡帶來未知的恐懼,卻也為生命帶來了更加深情的底色與更加深刻的意義。
《最好的告別》中說:“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與結果,而是生命的延續與傳承,能坦然的生,也要從容的接受死。”
既然死亡是一個終將到來的日子,不如就坦然去看待,認真去思考,勇敢去面對,然后,更好地去生活。
01、正視死亡,方知生之可貴
正視死亡,有時候是為了提醒我們自己,生命有多可貴。
不久前,吳彥祖自曝患上了盲腸炎。
剛開始出現肚子痛的癥狀,他也沒放在心上,以為只是尋常的吃錯東西。
可是后來疼得越來越厲害,他才在姐姐的陪伴下去醫院檢查。
不查不知道,一查嚇一跳,原來自己得了嚴重的盲腸炎,連醫生都說:“從來沒見過這么厲害的盲腸炎,可能再耽誤幾天,就有生命危險!”
經過治療總算撿回一條命,但那陣子的他也因此暴瘦了十幾斤。
回憶起這段經歷,他仍心有余悸:“從沒想過,原來死亡可以離我這么近。”
是啊,有多少人像吳彥祖一樣,總是覺得死亡離自己很遠,便喪失了對生命最初的敬畏與珍惜。
殊不知,邊玩手機邊過馬路的時候,每天加班熬夜的時候,亂吃東西的時候,不舒服強撐著的時候,死神就在門外徘徊。
生命是那么的脆弱,人生也是那么的無常,來這世上一遭,這副身體,可不是用來胡亂糟蹋的。
只有把死亡存于心間,才能時時提醒自己,生命的寶貴,才懂得在這世上,好好保全自己,照顧自己。
正如有句話所說:“我們既到世上走了一遭,就得珍惜生命的價值。”
人生無常,世事難料。我們是凡人,惟有珍愛自己的生命,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,才能更好地享受這一世僅有一次的,短暫而美好的時光。
02、思考死亡,才懂生命的價值
正確地思考死亡,有時候是為了讓我們懂得生命的價值,從而更好地去生活。
喬布斯,蘋果公司創始人。發明家、企業家,iPod、iPad和iPhone的發明者,改變世界的天才,無數人的偶像。
喬布斯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?
2005年,他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給出了一個答案:
“33年以來,我每天早晨都會對著鏡子問自己: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,你會不會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?”
除了與生俱來的天賦,堅持不懈的努力,喬布斯的成功離不開他“向死而生”的人生態度。
思考過死亡,才能時時提醒自己,時間有限,人生只有一次,不應碌碌無為,而要去做有意義、有價值的事情,活出每一天的新鮮。
正如他所說:“死亡是生命最偉大的發明,一個人只有在認識到自己是要死的時候,才會開始思考生命,從而大徹大悟。不再沉溺于享樂、懶散、世俗,不再沉溺于金錢、物質、名位,然后積極地去籌劃與實踐美麗人生?!?/p>
死亡其實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,來時時提醒我們,把每一天都像最后一天那樣去過,不虛度光陰,不虛擲年華,去發現最好的自己,去尋找生命最好的意義。
03、直面死亡,才知珍惜所愛
四年前,有一段視頻曾經感動了無數人。
那是一位母親提前二十年錄好的,給自己三胞胎女兒的婚禮祝福。
而這背后,有著一個感人的故事。
2010年,懷著三胞胎的李舒早產,子宮大出血。虛弱的她在急救室里躺了三天三夜,鬼門關轉了一圈,最后切除了子宮,才揀回一條命。
從那時起,她每年都會許下同一個愿望:“好好活下去,活到女兒們成年。運氣若能再好點,沒準還能為女兒披上嫁衣,親口說出那句來自媽媽的祝福。”
因為經歷過死亡,一家人都加倍珍惜在一起的時光。
她會每天做好吃的西紅柿雞蛋面,盛在可愛的小碗里,看著三個女兒歡快地吃飯,給她們買最漂亮的小裙子,拍最好看的照片。
這三個孩子,總是是那么懂事,體恤媽媽的身體,再遠的路都不讓媽媽抱,再多嘮叨的話語也從不頂嘴。
而丈夫無怨無悔地撐起這個家,全心全意陪伴妻子與孩子。
其實呀,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走在和至親的人,走在告別的路上。
直面死亡,是提醒自己:“在活著的每一天,好好去愛吧,因為時光短暫。”
正如《功夫熊貓》里有段臺詞所說:
因為我們知道自己不可能永遠常伴父母膝下,所以我們珍惜每一次和二老相見甚至是爭吵的時光;
因為我們知道自己不可能和好朋友天天見面,所以我們珍惜每一次和他們吃飯聊天喝酒吐槽還有分別的依依不舍;
因為我們知道自己不一定可以和讓自己心動的人白頭偕老,所以我們珍惜每一個走進自己生命的人,并且勇敢向前,像從未受過傷害一樣不留遺憾大膽去愛。
直面死亡,才懂珍惜,才有最溫柔的愛的力量。
人生有期,更要愛自己生命中所有的相遇,我們所遇見的每一個人,每一件事,每一句問候,每一個清晨和黃昏,都請好好地,溫柔地相待。
04、比死亡更可怕的,是從來沒有好好活過
人生一世,比死亡更可怕的,是從來沒有好好活過。
而關于活著這件事,死亡其實是最好的老師,它提醒我們在有限的時光里,去愛,去珍惜,去活出最好的自己。
正如《最好的告別》中說:“客觀、樂觀地看待死亡,才會在有生之年活得更積極,更有意義。”
余生,愿你不畏死亡,不負此生。
今天,我們探討了直面死亡對于生活的價值與意義,那么如何在工作中找到快樂與成就感呢?
›› 阿圖·葛文德:《最好的告別》讀后感
›› 阿圖·葛文德:《最好的告別》經典語錄
›› 阿圖·葛文德:《最好的告別》在線閱讀
讀后感/書評/薦書
欄目導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