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讀伍綺詩《無聲告白》——
2019-11-22
說起《無聲告白》,大家可能會想起其曾經獲得過的巔峰榮譽:2014美國年度圖書第1名,橫掃歐美各種榜單,擊敗史蒂芬·金、村上春樹、大衛·米切爾等99位大牌作家!
小說講了一個過度承載了父母期望的女孩最終走向了不歸路的故事,作者匠心讀到,先把死亡的結局交代了,再回過頭來帶著我們抽絲剝繭追蹤原因。
因為懼怕父母的分離,家庭的崩解,女孩拼盡一切努力地迎合父母,被迫放棄了自我,雖然她內心深處無比痛苦,但是被遺棄的經歷無疑更痛苦,更令人無法忍受。
故事中的莉迪亞是家中老二,她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發。父母深信,莉迪亞一定能實現他們無法實現的夢想。
然而,當莉迪亞的尸體被發現后,她的家人反應不一:父親詹姆斯內疚不已,母親瑪麗琳則一心想要報復。她的哥哥內斯則覺得,隔壁的壞小子鐵定脫不了關系。
只有莉迪亞的妹妹漢娜看得一清二楚,而且,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……
莉迪亞死了,可他們還不知道。
這是本書的第一句話。
開篇就告訴讀者女主人公的最終命運倒是比較新奇,然而并沒讓我感染多少悲傷情緒或者給我帶來強烈的思想沖擊。
畢竟死亡本就是人生常態,沒什么好大驚小怪的,反倒是將死亡背后的真相一層層抽絲剝繭之后,呈現的廬山真面目往往讓人痛徹心扉,不寒而栗。而這本書,就是這樣一本揭示真相的書。
莉迪亞死了,可他們還不相信。
不可能!莉迪亞怎么會死?!
她這么優秀,擁有前程似錦的未來;她這么漂亮,遺傳了母親水汪汪的藍眼睛和父親油亮亮的黑頭發;她這么幸福,有關愛她的父母,時刻保護她的哥哥,還有一個可愛的妹妹——一個如此美滿的家庭。
所以,她不會死,她不能死,她不被允許死。一定一定是搞錯了!
直到莉迪亞父親詹姆斯親自見到了莉迪亞的尸體——腫脹的手,蒼白的缺失了一半的臉,他們才不得不痛苦而憤恨地接受了這個事實。
莉迪亞死了,可他們仍在逃避。
菲斯克警官來告訴他們莉迪亞是自殺的。
瑪麗琳開始歇斯底里,詹姆斯開始搖擺不定,內斯開始伺機而動,只有漢娜洞若觀火。
母親瑪麗琳:我的莉迪亞是個開朗活潑的好姑娘,一定是有人引誘她,把她騙到碼頭上把她推下去的。
父親詹姆斯:警官已經排除他殺了,只有自殺的可能性最大……警方都準備結案了,驗尸報告擺在那里,我能怎么辦?
哥哥內斯:一定是杰克!莉迪亞的死肯定和他脫不了干系,這個夏天他倆一直鬼混在一起。
妹妹漢娜:那個夜晚,我看見黑暗中莉迪亞孤獨的身影消失在巨大無邊的夜幕中,我很想叫住她,問她去哪,但最后還是放棄了。
莉迪亞死了,他們終于醒悟了。
瑪麗琳在莉迪亞房間里發現了母親的遺物——那本紅色烹飪書,她震驚地發現莉迪亞騙了她好多年。往事一幕幕像電影鏡頭在她腦海中閃現——墻上的人體解剖圖,愛因斯坦明信片,聽診器的聽筒,各種生物學書籍……
她得出了一個可怕的結論:莉迪亞根本不喜歡這些東西,她從沒想過要做醫生,她只有一個卑微的愿望,那就是希望母親能夠留在她身邊,不再離開。
漢娜進來了,瑪麗琳心里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渴望——渴望漢娜留下來,她要緊緊抱住這個被她忽視了很多年如今近在眼前的女兒。
詹姆斯開車回到家里,他沒有辦法當做一切都沒發生過,他沒有辦法當做莉迪亞從未出生,他沒有辦法拋棄妻子和他的孩子。
當他回到家里,當漢娜告訴他奶白色墻壁上的白色腳印,當他回憶起莉迪亞小時候騎在他肩頭那歡快的模樣,當他跟漢娜再次溫習舊時光,當他與漢娜依偎在一起,當瑪麗琳的手指勾住了他的手指……他真的不舍得當做什么都沒發生。
內斯還對杰克窮追不舍,他必須要弄清真相。漢娜在他身后大喊,他知道沒人能夠阻攔他。碼頭上,莉迪亞曾經落下的地方,內斯對著杰克狠狠發泄了自己積聚的憤怒,但不小心自己滑落水中——這其實正是他想要的,他想感受當時莉迪亞的無助和恐懼,他想知道溺死是什么感覺。
但是太晚了,他已經學會了怎樣不被淹死,他永遠都沒辦法精準捕捉到那種感覺。杰克拉住他的手,把他拖上來??粗渡蠝I流滿面的漢娜,他的視線再也不想從她身上移開。
歧視可怕,但比歧視更可怕的是被歧視者自甘示弱。
瑪麗琳和詹姆斯一個渴望與眾不同,一個羨慕融入群體。他們錯誤地在彼此身上看到了他們各自向往的東西,然后自認為正確地結合在一起。
婚后的瑪麗琳并沒有越來越與眾不同,而是趨于平庸——像她母親希望的那樣做了家庭主婦,不復當年叱咤醫學院的女強人。
詹姆斯跟瑪麗琳結婚后并沒有擺脫“與眾不同”的標簽,反而多了幾個“與眾不同”的產物——內斯和莉迪亞。
分別遭受到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的瑪麗琳和詹姆斯,開始在孩子身上找安慰和寄托——瑪麗琳不再追求自己年輕時的夢想,卻指望女兒幫其達成愿望;詹姆斯從未勇敢地走出去與所有人自信交談,卻積極鼓動兒子出去交朋友,被兒子明確拒絕后又不死心地轉向女兒。
這大概就是整個悲劇的開始……
我們終此一生,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,找到真正的自己。
莉迪亞其實早就死了,從瑪麗琳離家出走回來之后。她失去了自我,戴上了面具。她儼然成了家庭的犧牲品——滿足著父母虛幻的夢,平衡著家庭奇怪的氣氛。
只有內斯了解她的痛苦,只有內斯讓她不致孤寂。但是,內斯成年了,他在竭力擺脫家庭的束縛,渴望飛向高空。她怕了,憤怒了。
為了讓內斯在意,她開始和“壞小子”杰克廝混。當她意識到內斯已經不會在意她的感受時,她崩潰了。
她去找杰克,希望他能把她變成放蕩的女生,杰克告訴她一個遙遠的秘密。還告訴她:“我不會害怕,因為我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那么,你呢?”
她被救了。
我其實愿意相信莉迪亞在踏入水中的那一刻又復活了,因為她終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自我,她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了,知道自己需要什么。
她想讓瑪麗琳知道她一直以來的壓抑和痛苦,讓詹姆斯別再讓她對著空空的電話逢場作戲,讓內斯告訴她哈佛的趣事,她會快樂地傾聽。只是,她來不及了。她忘了自己不會游泳,忘了內斯不在岸邊。
她太高興了,以至于忘記了一切。
最后的告白
杰克:嘿,也許我永遠都不會告訴你,你對我有多重要。我也不在乎別人看我車里的毛毯時鄙夷不屑的眼神,who care?我知道我是誰,真正想要什么。
漢娜:我一直蜷縮在黑暗的角落察看周圍發生的一切。多年來對愛的渴求讓我像只敏銳的狗,極力捕捉微弱的香氣。我覺得在家里我就是多余的,沒有人看得見我。現在,我要勇敢地走出去讓他們看見我。
›› [美]伍綺詩:《無聲告白》
›› [美]伍綺詩:《小小小小的火》
讀后感/書評/薦書
欄目導航